发布时间:2025-10-15 17:54:24    次浏览
●“文革”期间,批判孔子,从他的出身上找他的“阶级性”,于是便大骂他是“没落贵族”,站在统治阶级立场上,所以他的思想是反动的。这当然是错误的判断方法,但说他是“没落贵族”,却并不错。据司马迁的《史记》和《孔子家语》的记载,孔子乃是商代“三仁”之一微子的后代。那个有名的“仁义之师”的统帅宋襄公,便和他同宗同祖。难怪他也像宋襄公那样泥古不化,自讨苦吃。用古老的仁义道德去对付现世的流氓强盗,这也是他家族的遗传秘诀,只可惜常常不灵。 ●到孔子的六世祖孔父嘉,“五世亲尽,别为公族”,不再属公室,而只是名列公族,真正是“没落贵族”,姓也成了“孔”。后来孔父嘉又为人所逼而奔鲁,连公族也要除名。到他父亲叔梁纥,便是连人丁也很寥落了:正妻连生九女,一妾生子叫孟皮,却又是个跛子。年近七十的叔梁纥大约非常绝望。但他还要做最后的努力,于是便向颜氏求婚,颜氏少女颜征在“从父命”而嫁给了古稀之年的叔梁纥。这“从父命”三字很有意思,可能颜征在并不自愿,而是为父权所逼。 ●后来叔梁纥死,颜征在不告诉孔子其父亲的墓地所在,都令人疑心这一对强扭的瓜不甜。所以,司马迁也说这是“野合”,“野”与“礼”相对,夫妻双方年龄差别太大,不合周礼,所以这婚姻不是“礼合”,而是“野合”。“野合而生孔子”,这实在太有意味了,为什么呢?孔子终其一生都为“礼坏乐崩”而头疼、而愤怒、而奔走呼号,要人们“克己复礼”,孰料他本人即是不合“礼”的产儿呢。可见这世界,没规矩固然不行,没人敢坏一坏规矩也不行。如果他的那位老父亲真的克制自己来恢复周礼,可就没有孔子了。要知道,这不合“礼”的产儿,竟是他们这古老家族之链上最辉煌的一环,也是我们这古老民族历史上最辉煌的人物,是人类之子。听鲍鹏山讲孔子:有温度的人,有深度的爱 ●孔子的长相颇怪,他天生的脑袋畸形,“生而圩顶”,头顶中间低,四周高,为《史记》作索隐的司马贞描述说,其形状好像倒过来的屋顶。名之曰丘,固当。当然,这是司马迁的说法。其实,他叫孔丘,还有一个说法,说是他的父母为求一子,祷于尼丘,故生下他后,便名之为丘,字之为尼,又因排行第二,叫仲尼。 ●关于他奇特的长相,不知命相学家是如何解释的。这种头顶是否暗示着他承受了更多的天地之甘露阳光?孔子自学而成大才,其天赋必然很高。而其身长亦不凡,“九尺有六寸”,这在那时可以说是“小巨人”了,“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他是真正的齐鲁大汉。不过,这个“长人”的身影更长:一个民族两千多年都遮蔽在他的身影之下。 ●他的长相,司马迁还借他人之口,给我们提供了另外一些资料。有一次,孔子带着他的弟子到郑国去,却和弟子走散了。孔子一个人呆呆地站在城东门口,一副失魂落魄的样子。郑国人看见了,就对寻找老师的子贡说:“东门那里站着一个人,他的额头像唐尧,后颈像皋陶,肩膀像子产,可是腰以下比禹短了三寸。落魄得像个丧家狗。” ●这个郑国人倒像很有知识,他如何便如此熟悉唐尧、皋陶、子产和大禹的长相和身材,连三寸的差别都能看出来?此人定是隐士,且这番话里也定有他对孔子的讽喻。可惜的是他这番话,对我们了解孔子的长相毫无帮助,因为我们不知道那四个人是什么样的,但他最后一句“累累若丧家之犬”的比喻倒很传神——他的话虽不能给我们一个孔子的形,但可以给我们一个孔子的“神”——精神、气质、神态。并且这个描述还得到孔子自己的认可。 ●当子贡把这个家伙的话转告给孔子后,他对前面什么类同古代圣人长相的说法表示谦虚不受,但对“丧家之犬”的说法却欣然受之,并连声称赞:“说得真像啊,真像啊。”“文革”期间,我们也屡屡以“丧家之犬”来骂孔子,其实,这实在是一个很哲学化寓意很深的比喻,提升一点说,这简直是对人类整个生存状态的隐喻,它的价值不亚于人类被赶出伊甸园的隐喻。这是对人类的最高尚的称谓。我们谁不是丧家之犬?但只有孔子这样的大哲才能对这个妙手偶得的比喻了然于心并欣然受之。 本文摘自《仰望星空》 鲍鹏山 著 以上图书福建教育出版社天猫旗舰店有售微信订阅号:fjjycbs微博:@福建教育出版社天猫店铺名:福建教育出版社旗舰店【购书热线】0591—87115073/83752790/83721876010—62027445技术支持——厦门傻狍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电话热线:180-5928-7521